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部门预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2020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三、收支预算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说明
五、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说明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八、"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九、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说明
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说明
十一、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十二、名词解释
第二部分 2020年部门预算报表
表1. 部门收支总表
表1-1. 部门收入总表
表1-2. 部门支出总表
表2. 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表2-1. 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政府经济分类科目)
表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
表3-1. 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表
表3-2. 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预算表
表3-3. 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表4.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表4-1. 政府性基金预算"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表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表
第三部分 2020年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表
表1.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表
表2. 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 市农业农村局职能简介
1、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全市"三农"工作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政策措施。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领域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方面的决策部署。参与涉农相关政策制定。
2、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牵头组织改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指导农业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
3、拟订深化全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措施。指导农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有关工作。负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拟订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与发展。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4、指导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企业发展工作。指导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拟订并实施现代农业园区的政策与规划,负责现代农业园区评定或推荐工作。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政策和主要农产品进口建议,研究拟订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组织协调"菜篮子"工程有关工作。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承担农业统计工作。
5、负责全市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各产业的监督管理。指导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指导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落实促进粮油、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改善,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负责渔政渔港、网具监督管理。
6、负责拟订全市农业全产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指导全市农业机械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设施农业、农机库棚、机电提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7、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风险评估。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提出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议。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组织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监督管理。
8、组织开展全市农业资源区划和资源保护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工作。负责农村能源建设和资源环境工作。指导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和农业清洁生产,提出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政策建议,指导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
9、负责全市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组织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承担农作物种子(种苗)、食用菌种、蚕种、饲草良种、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渔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职责,牵头负责"瘦肉精"监督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兽医医疗器械、肥料。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农业生产资料国家标准。组织兽医医政、兽药(渔药)药政药检、饲料饲政饲检工作,负责执业兽医和畜禽屠宰行业管理。
10、负责全市农业防灾减灾、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动植物防疫检疫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管理市内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牵头管理外来农业物种。监测、核查、发布农业灾情,组织种子、种苗、化肥、兽药(渔药)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11、负责全市农业投资管理。提出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建议。编制中央和省级、市级投资安排的农业投资项目建设规划,提出农业投资规模和方向、扶持农业农村发展财政项目的建议,按权限审批农业投资项目,负责农业投资项目资金安排和监督管理。
12、负责全市农田建设管理。拟订农田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农田建设项目需求建议。负责全市农田建设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编制农业综合开发涉及农田建设项目、农田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管理。
13、拟订全市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牵头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新品种育种攻关和农业先进技术引进、试验、转化、示范、推广。组织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14、指导全市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拟订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15、牵头开展全市农业对外合作工作。承办政府间农业涉外事务,参与拟订农业对外开放政策和外向型农业发展规划,指导外向型农业发展。组织开展农业贸易促进和有关国际交流合作,落实对外援助政策,具体执行有关农业援外项目。组织开展农业投资促进活动,推动农业开放合作。
16、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全市农业综合执法。负责由市本级办理的涉农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监督指导重大案件查处和跨区域执法的组织协调工作。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17、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生态环境保护、审批服务便民化等工作。负责农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农业机械、农(兽)药、饲料、渔业、畜禽屠宰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对农业园区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负责制定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18、完成市委和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重点工作
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一是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农田整治、农田灌排渠系、机耕道路和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项目,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19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抓好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病虫害监控,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4万亩左右。二是加快恢复提升生猪产能。压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用好生猪稳产保供政策,大力培育和引进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高产高效养殖基地,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5个,力争出栏生猪340万头以上。三是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快射洪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船山省级柑橘良繁育苗基地建设,新建一批集约化、工厂化种苗中心、种畜禽繁育场、水产苗种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机器换人""设施换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4%。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种养结合,提高集成技术覆盖率。四是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市"三农"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与专家对接服务机制,每个省级园区至少对接一个专家服务团队。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理顺乡镇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业科技示范户。
2、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围绕"10+3"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分类制定年度推进方案,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品粮油、优质柑橘、绿色菌菜、道地药材、特色畜禽、现代水产、高效林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一环两区七带"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支持遂宁红薯、无抗猪、小龙虾、柑橘、沙田柚、白芷、食用菌等创建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3.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二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分级、包装、储藏、保鲜、烘干、配送等设备设施,在省级农业园区扶持一批精深加工项目,推进经开区肉类罐头加工集散地、舍得生态酿酒产业园建设。建设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农业园区建设一批集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运输、集散批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好益农信息社,推动商贸、供销、银行、邮政与电商互联互通。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加快173公里农旅文产业融合大环线建设, 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创意农业、民宿服务、康养农业等体验型农业,打造一批农业博览园、主题公园、现代农庄、美丽休闲乡村。四是切实抓好产业扶贫。落实全市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大力发展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产品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农产品产销衔接、科技人才服务力度,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确保323个贫困村贫困群众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3、扎实推进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一是统筹谋划建设。农业园区建设与国家"三区三园一体"创建结合,与"10+3"产业体系、七大特色产业带培育统筹推进,构建国家级到县级的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将园区打造成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农业技术的"推广站"和现代农业的"样板区"、"精致农业"先行区。二是打造精品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农业园区,围绕全产业链,合理布局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科技研发、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三是壮大园区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因园综合施策,突出差异化、错位发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培育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
4、突出宜居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1151"工程。大力推进1个乡村振兴示范片、10个宜居乡村示范村、5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1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建一批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单位,打造乡村振兴盟遂合作共建示范区。二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村庄清洁"五大行动",力争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均达90%以上、污水有效处理达55%、户用卫生厕所普及85%左右。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施村容村貌"六化"工程,以农村路、水、电、气、通讯"五网"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补齐"三农"短板,提升打造具有遂宁民居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400个。
5、大力推进质量兴农,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一是推广标准化生产。制定一批农业生产规范和地方标准,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场),促进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实现绿色食品有效用标达100个。二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坚持以种定养、以养促种,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支持专业化统防统治和高效施药器械、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绿控产品推广,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扩大节水农业规模。推行水产畜牧健康养殖方式,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渔用抗菌药物。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建立全程监管机制,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5项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逐渐形成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链条。整合市、县两级农业农村系统检验检测资源,提升农产品综合检测能力。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6、大力推进品牌强农,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一是做响区域公用品牌。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基地认证、质量追溯、使用授权、动态进退"原则,强化"遂宁鲜"标识的使用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品牌宣传推介营销,做亮"遂宁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二是打造农产品品牌。按照"一县一特一品牌""一片一品牌"思路,引导发展"高端、小众"特色农业,打造以"遂薯524"为代表的"遂宁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每个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主打品牌,构建以"遂宁鲜"品牌为龙头、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支撑、农业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品牌体系。三是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开展"遂宁鲜"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创建,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与会展、展销、节会等活动,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大力发展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和个性化定制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支持建立"遂宁鲜"农产品展示与交易平台,建设线下体验店、专卖店和社区便民销售点,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生产、经营、消费无缝衔接,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
7、聚力推动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潜能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经营管理规范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体系,规范提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000个。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宅基地综合利用改革,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权入股、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二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创新乡村治理组织形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制约机构、社会组织为补充力量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庆丰收、迎小康"农民丰收节活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三是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改造提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示范性经营主体50个以上,大力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构建以合作社联合社和产业协会为载体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将小农户通过联合与合作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四是推进要素保障机制改革。制定全市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推行集中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向主导产业"两集中"方式,统筹整合、集中投入。用好用活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撬动更多银行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把有志于农业的各类人才聚起来、留下来。
8、突出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统筹协调能力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职能。突出抓好党委农办工作机构建设,提升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能力水平。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农办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突出完善统筹部署、重点问题专项推进、典型示范引领、目标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重点落实工作任务责任清单制度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个一"推进机制,形成各部门各方面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平台,着力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层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党员干部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学习。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强化红色保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巩固和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农业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激情大比拼"活动,努力形成"分内事拼命干、交叉事乐意干、分外事抢着干"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实施农业杰出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一批高水平农业首席专家、乡土技能人才,大力引进紧缺急需综合管理人才及农业相关专业紧缺人才。充分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加强对年轻后备力量的培养,通过上挂下派的方式为干部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加强清廉机关建设。以"勤廉双优"示范岗创建为抓手,不折不扣落实党风党纪教育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的整治,进一步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制度、监督工作。认真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氛围,着力培育廉洁从政价值理念,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市农业农村局下属二级预算单位4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个,其他事业单位2个。主要包括:遂宁市农业农村局机关、遂宁市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遂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遂宁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三、收支预算情况说明
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市农业农村局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上年结转;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收支总预算 4622.63万元,较2019年3582.29收支预算总数增加1040.34万元,主要是上年结转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
(一)收入预算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收入预算4622.63万元,其中:上年结转1725.03万元,占37.3%;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2897.6万元,占62.7%;
(二)支出预算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支出预算4622.6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536.19万元,占54.86%;项目支出2086.44万元,占45.14%。
四、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说明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收支总预算4622.63万元,较2019年收支预算总数增加是1040.34万元,主要是上年结转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
收入包括:本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4622.63万元、上年结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2897.6万元;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3.41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15.22万元、城乡社区支出71.43.万元、农林水支出3943.7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38.86万元。
五、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规模变化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收支总预算2897.6万元,较2019年收支预算总数减少111.04万元,主要是按文件精神压减一般性支出。
(二)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结构情况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1.17万元,占8.32%;卫生健康支出115.22万元,占3.98%;农林水支出2302.35万元,占79.46%;住房保障支出238.86万元,占8.24%;
(三)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具体使用情况
1.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行政单位离退休(项)2020年预算数为22.42万元,主要用于:行政单位(参公)离休退休人员活动、医疗补助、党组织活动、老干部管理工作等。
2.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事业单位离退休(项)2020年预算数为10.36万元,主要用于:事业单位离休退休人员活动、医疗补助、党组织活动、老干部管理工作等。
3.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支出(项)2020年预算数为203.47万元,主要用于:局机关、事业和二级单位在职人员由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支出。
4.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抚恤(款)死亡抚恤(项) 2020年预算数为4.92万元,主要用于:离退休职工死亡抚恤。
5.卫生健康(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行政单位医疗(项)2020年预算数为57.18万元,主要用于:行政单位(参公)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
6.卫生健康(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事业单位医疗(项)2020年预算数为58.04万元,主要用于: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
7.农林水(类)农业农村(款)行政运行(项)2020年预算数为1066.43万元,主要用于:局机关及局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公用支出,保障单位正常运转。
8.农林水(类)农业农村(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项)2020年预算数为36.34万元,主要用于:部门开展业务工作而发生的未单独设置项级科目的其他项目支出。
9.农林水(类)农业农村(款)事业运行(项)2020年预算数为667.37万元,主要用于局事业单位及下属二级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及保障日常公务运转的公用支出。
10.农林水(类)农业(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2020年预算数为343.21万元。主要用于遂宁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遂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等支出。
11.农林水(类)农业农村(款)其他农业农村支出(项):2020年预算数为189万元,主要用于:病虫害控制、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农业农机监督,农业执法,农业污染源治理等专项业务工作的项目支出,如: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物业管理费、设备购置费、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经费等。
12.住房保障(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2020年预算数为238.86万元,主要用于: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职工住房公积金支出。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说明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2508.89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1888.11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生活费补助、医疗补助、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公用经费620.78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接待费、其他交通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62.6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17.0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5.58万元。
(一)因公出国(境)经费与2019年预算持平。均无因公出国(境)费用。
(二)公务接待费较2019年预算下降12.05%。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按文件精神压减。
2020年公务接待费计划用于乡村振兴、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特色产业发展、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园建设、农业资源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病虫害防控、农业执法监督检查,招商引资及其他省、市到我市考察学习等公务活动开支的交通费、用餐费等。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较2019年预算增长17.62%。主要原因是因非洲猪瘟特新增加公务车一辆。
部门现有公务用车7辆,其中:轿车5辆,旅行车(含商务车)1辆,越野车1辆,大型客、货车0辆。
2020年安排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
2020年安排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5.58万元,用于7辆公务用车燃油、维修、保险等方面支出,主要保障部门开展乡村振兴、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特色产业发展、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园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资源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病虫害防控、农业执法监督检查,病虫害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农业农机监督,农业执法,农业污染源治理,农业安全生产等专项业务工作。
八、"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财政拨款预算数149.55万元,其中:会议费22.57万元,培训费20.43万元,差旅费106.55万元。
(一)会议费较2019年预算下降2.82%。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按文件精神压减。
(二)培训费较2019年预算下降3.08%。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按文件精神压减。
(三)差旅费较2019年预算下降9.15%。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按文件精神压减。
九、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说明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没有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安排的支出。
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说明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没有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安排的支出。
十一、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
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1家行政单位、遂宁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等1家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139.63万元,较2019年预算减少184.49万元,减少56.92%,主要原因是支出结构调整。2019年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包括定额公用经费、培训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交通费等324.12万元,2020年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包括定额公用经费139.63万元。
(二)政府采购情况
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安排政府采购预算152.3万元,主要用于采购非洲猪瘟检测设备、新农通农村信息服务、设备购置等。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19年底,市农业局及所属各预算单位共有车辆7辆其中,地厅级领导干部用车0辆、定向保障用车4辆、执法执勤用车3辆。单位价值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0台(套)。
2020年部门预算未安排购置车辆及单位价值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绩效目标是预算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按照"费随事定"的原则,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全部项目按要求编制了绩效目标,从项目完成、项目效益、满意度等方面设置了绩效指标,综合反映项目预期完成的数量、成本、时效、质量,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情况。
十二、名词解释
1. 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指市本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 上年结转: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3. 基本支出:指为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4. 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5. "三公"经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部门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部门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部门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6.农业"二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7.农业"三园三区":"三区"是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并使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同时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三园"是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将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为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
8.农业"一控二减三基本":"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两减"是指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减下来。"三基本",是指针对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的问题采取有关措施,通过资源化利用的办法从根本解决好这个问题。
9.农业"三权分置":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