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万象耕新看遂宁2024②│遂宁大英:高产玉米怎么种?农技人员田间地头忙支招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3-13 14:49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遂宁观察 邵帅 刘作鹏 川观新闻记者 秦勇

“你们这玉米苗种的有问题!”3月6日,一走进大英县象山镇青龙滩村田地,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和园区发展股股长陈彬就注意到了不对劲。

惊蛰刚过,正是种玉米的时间,刚刚耕过的田地里,十来位村民们正在忙碌着移栽玉米苗、盖地膜。听到陈彬的话,种地“老把式”魏朝荣赶紧丢下手中的活跑了过来。

“双株间距应该30公分、行距40公分,现在种的玉米苗的间距和行距太宽了,而且地膜太大,直接盖上去苗子不透气,天气热了要出问题。”陈彬蹲在刚移栽的玉米苗旁,掏出卷尺比划着向村民魏朝荣展示。

魏朝荣却有自己的想法:种的间距大点,结出来的玉米个也大!

站在田间,陈彬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正常的双株种植法每亩能种3500株玉米,亩产3000斤左右。“现在这种种法,种植间距过大容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减少总产量,而且后期你们浇水、施肥、收膜都麻烦。”

这片230余亩的田地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由大英雯雯家庭农场承包。此时,在地头帮忙的业主陈小玲听到争论,也赶上前来了解情况。听完专家的建议陈小玲犯了难,自己在种地方面是个“新手”,附近还承包了2000余亩的玉米地,想高产该怎么种呢?

陈彬和同行的农技人员一商量,提出使用“膜侧栽培法”,并拿起锄头现场演示起来。

所谓膜侧栽培法,指的是先开一条施肥沟,施肥浇水后从两侧挖土掩盖形成垄背,再把地膜覆盖在垄背上,玉米苗种在地膜两侧垄沟里。这种方法具有和膜内栽培相似的保温保墒、抗旱抗倒、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等效果,同时可在施肥沟中多施肥料,省去玉米提苗、攻苞期施肥用工。

“魏大姐,叫大家过来看看,试一下新式种法!”陈小玲赶紧记下,招呼其他村民抓紧来“学师”。

春耕生产,关乎一整年的粮食收成。抓好服务促春耕,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只是大英县打好惠农助耕“组合拳”的一部分。

今年春耕期间,大英县从“技术指导”“农机保养”“沟渠疏通”“金融补贴”等多个方面入手,派出9个下乡技术指导组,开展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检修保养农机具1000台套,清理疏通灌溉沟渠7.5公里,投放贷款资金1880.8万元,确保全县春耕备耕生产顺利进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