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射洪市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减乘除法”夯实农业稳产保供民生基础

来源: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0-11-16 15:46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射洪认真贯彻落实遂宁市“三统筹”“四同步”“五确认”高标准农田工作举措,在2019和2020年度项目建设中,坚持做好“加减乘除法”,强力推进项目区全域统筹协同建设,打造产业支撑,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成功打造舍得生态酒粮基地和曹碑水稻、玉米制种基地,其做法和经验的得到了农业农村部评价组和农业农村厅领导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一、前期工作做“加”法,打开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局面

“三到位”,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建立健全“市委市政府领导、农业农村局牵头、部门强化协作、镇村上下联动、社群同步响应”的五方协调机制。二是统筹布局到位。严禁“非粮化”,优先与保护农业“两区”相结合;“输血”扶贫产业,优先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相结合;建设美丽乡村,优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做强农业产业链,优先与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三是项目储备到位。坚持打好项目储备“提前量”来提升项目库建设,按照“高质量、可落地”要求,编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并落实到具体项目,统筹好建设资金。

二、建管并重做“减”法,递交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答卷

多措并举,抓好工程数量和质量。一是开展全域治理,不搞“核心”打造。当年立项当年开工,整村推进、田土一体开发,建设不分核心区和辐射区。二是开展任务管理,减少设计变更。加强工程设施施工管理,严禁未经审批,随意新增、变更工程量。三是提升耕地质量,避免过载利用。推广耕作层剥离回填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秸秆就地还田技术、积制农家肥等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措施,避免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建立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调查点,开展耕地等级划定,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四是确保投资强度,严禁截留占用。坚持专账专款专用,实行“市府分配,县级报账,进度拨付”;发行地发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保障配套资金;引导受益农民以劳折资、社会资本踊跃投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五是落实上图入库,避免重复建设。坚持“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原则,逐步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一张图”,实现位置明确、地类正确、面积准确、权属清晰。六是落实建后管护,避免重建轻管。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按“村1万、镇3万、县15万”阶梯式倍增投入管护运营经费。

三、创新发展做“乘”法,衍生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业态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特色粮食种植新高地。一是大力发展粮油制种,农田变种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验收、专门监督”原则,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和宜机化改造,提升制种产能,夯实种业基础。制种的高标准农田,可比常规粮食种植每亩平均增值950元。二是合力打造酒粮基地,园区变景区。按照“一岛、一园、一带”的空间布局,建设百里农环线粮食功能区,打造集种植、加工、酿造、文化、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酒粮产业基地。

四、落实保障做“除”法,焕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气象

通过“改、治、管”,保障农田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一是依托“改”,从管理能力层面保障农田建设。开展“放管服”改革,践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措施,促进公平竞争、高效服务;开展廉政教育,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画红线、亮底线;加强农田建设体系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二是依托“治”,从施工能力层面保障农田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后监管,督导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落实相应安全防范措施,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等,促进其向信誉型、专业型和实力型转变。三是依托“管”,从监督能力层面保障农田建设。切实加强内部约束,成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机构,下设规划设计小组、现场施工监管小组、文案内务小组,实行“规划权、管理权、结算权”三权分立;建立以专业监理为主体,农民义务监督员和市派驻人员共同参加的“三位一体”质量监管网络;落实“每月一评比”活动,营造“争先锋、创一流”的良性竞争氛围。 (射洪市农业农村局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