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8日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遂宁:以工代赈 “鱼渔双授” 助农增收

劳动赈济促就业,扶贫帮困助增收。近年来,遂宁把握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机遇,切实改善优化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增收机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路美民心畅,路通百业兴。在安居区西眉镇玉石村,一条蜿蜒盘旋的水泥路串起了700余户2000多名村民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这是安居以工代赈的“试验路”,村民以工代赈参与项目建设、监督,群众在家门口务工,通过有偿劳动由乡村建设的“看客”变为“主角”。

672ae1f6e4b093639813b790.png

“这对脱贫户、低收入户、老弱、残疾人等群体的增收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西眉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许帅告诉记者,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发展了产业。

据了解,西眉镇以村民自建方式,按照“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原则,组织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参与建设。截至目前,安居区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共吸纳了本地劳动力300余人,共计发放劳务报酬70余万元。

672ae1f4e4b093639813b78e.png

“对技术工人和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我们会先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将专业技能培训课堂搬到项目现场,用老技工老同志带新同志这种方式,对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帮助务工人员完成从‘力工’向‘技工’,从‘新工’向‘熟练工’的转变。”许帅说。

村民参与,如何保证施工质量?西眉镇严格设置施工自验、镇村初验、机构总验三道“门禁”,设立安居区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理事会,村民全程参与,对材料采购、工程质量等内容层层把关,确保以工代赈项目质量过硬。

在射洪市青岗镇文化村,以工代赈项目也在火热推进。该镇以工代赈工程包含新建3米宽水泥路道路18条,共7.28公里,整治山坪塘4口,项目总投资555万元。项目于2024年5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工期1年。“我们预计吸纳务工群众180人,人均可增收9700元以上。”青岗镇文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牟和修介绍说。

672b12fce4b093639813b7a2.png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文化村基础设施条件,预计每年可实现综合产值近10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40万元,助推青岗镇加快构建“一核一轴一环两区”产业格局,打造集种苗繁育、种质资源保护、生产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种业园区。

据了解,射洪市今年共实施4个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总投资2001.62万元。“截至10月底,4个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83.72万元,带动务工人数793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55.06万元。”射洪市发展和改革局农村经济股股长张本超介绍。

672b1300e4b093639813b7a6.png

今年以来,我市实施13个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全部采用村民自建方式实施,投入中央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550万元,截至10月底,已吸纳当地务工群众2673人,包括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445人;发放劳务报酬1175.0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4000余元;8个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支付率达到87.28%,年底前可实现项目完工。

672b12b6e4b093639813b79e.jpg